5种小众却很有用的放松方式,清空你的焦虑和烦恼

(一)放松的准则

心理学家认为,放松是一种平静、平和的觉知状态,在放松时,你会有平静的欣悦感。如果要真正学会放松,体会放松的益处,就需要先树立我们对于放松的正确看法。

图片18.png

改变对放松的错误认知:

首先,放松不等于放纵自己玩乐。你是否将通宵打游戏、熬夜刷手机当成过放松方式?但是,当你沉迷赛博世界时,你的大脑仍然处于兴奋状态——不停阅读、抓取信息,并在娱乐刺激下不断给出反馈。在这种极端的“放松”结束后,你可能会更疲惫、思维也更繁乱。其次,放松和学习同样重要。此前,英国杜伦大学做过的一项研究表示,有人在回答“休息是什么感觉”时,表示那会让人感到愧疚、认为自己在浪费时间等等。我们总是忽视放松的重要性,却忘了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的道理,事实上放松本质上就是一个补充能量的过程。

适合你的放松方式需要自己去探索:

尽管我们对放松的定义关键词包含平静、平和,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等活动就不能起到放松作用,平和是放松的目的,而非过程。并且,每个人最适合的放松方式都不一样。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或许只会觉得负担加重,所以放松没有标准答案。

(二)可以尝试的放松方式

和自己对话:

还记得你内心的声音吗?就是你看到这句话时,脑海里无意识跟读的那个声音。心理学家发现,我们常常会进行自我对话。我们不仅会在心里念出眼前的文字,还会在生活中和自己说话。比如,在做错数学题后,内心责怪自己“你怎么这道题都错啦!”

积极的自我对话能在个人压力大时起到疏导和放松作用,并且,当我们用第三人称和自己对话时,能更客观、抽离地看待自己的形象与行为,也能更好地调节情绪。你可以思考目前让你焦虑和紧绷的源头,试着从第三人称视角鼓励自己。

将情绪大声吼出来:

美国心理治疗师Arvy Craven发现,大喊大叫有益于快速平静情绪,其机理和大声哭泣相似,都能使人从愤怒或沮丧等压力事件中暂时逃离。像在山顶大声喊“啊——”,洗澡时大声唱歌,都是能解压舒心的方法。

像蝴蝶一样拥抱自己:

蝴蝶拥抱法又称“蝴蝶拍”,是墨西哥心理学家在一次飓风中干预幸存者过程中发明的,曾用于巴基斯坦难民的心理干预,可以增强遭受过创伤的儿童的适应能力。后期,蝴蝶拍应用场景逐渐广泛,包括但不限于焦虑干预、抑郁干预等。双臂交叉放于胸前,指尖置于锁骨下方,自由选择是否闭眼,然后将双手想象成蝴蝶的翅膀,交替摆动双手;深呼吸,留意身体和思维的感受,观察脑中出现的念头,把它们看成瞬起瞬灭的泡泡,不加以评判。通常来说,蝴蝶拍以10次交替拍为一组,你可以进行3-5组,然后根据自我感受决定是否要继续,整体持续时长以5分钟为佳。

抬头望向天空:

这是英国作家、曾经的抑郁症患者马特·海格的描绘。抬头看天能让你与自我起到短暂的抽离作用(还可以放松因长久伏案而疲惫的颈椎),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宇宙游客,只不过从漫无边际的天际线中选了地球这站降落。你是如此渺小——在天空面前,你的烦恼和焦虑又算什么呢?

清洁是另一种冥想的方式:

清洁物品、整理房间,都是将无序事物变有序的过程。眼看灰尘被拭去,乱糟糟的床变整齐,你或许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
(三)结语

放松,并不是将生活暂停,而是静下心来,感受那些被你忽略的当下。考卷、错题、课堂、教材,这些固然很重要,但是你的状态、心情,还有呼吸,是能支撑你走下去的更重要的东西。